生於內地,長於香港的張永漢,於香港創業成功後,先在內地推動多項慈善工作,後又飲水思源,將慈善活動帶回香港,回報香港,通過其創立的張永漢慈善基金會,於五年內捐出250萬元,並與香港成長希望基金會聯合發起「益動未來‧益童成長」體育公益項目,並夥拍一瀧游泳創辦人方力申及LEHK劍舍技術總監張小倫兩位體壇代表人物,向總計一千名基層家庭小朋友提供體驗及培訓,讓孩子有一個發展身心的好機會。
張永漢慈善基金會發起的「益動未來‧益童成長」計劃,首階段課程共200名由香港成長希望基金會甄選的基層學童,已於2024年起免費參與游泳與劍擊課程,計劃又於早前舉辦首次的系列分享講座,由發起人張永漢、方力申及張小倫一起,走入近年於籃球、排球、手球等學界運動賽事中表現突出的仁愛堂陳黃淑芳紀念中學,向該校學生分享真實經歷,幫助學生理解如何面對困難、堅持不懈、培養抗壓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,從而逐步建立在社會中立足所需的重要軟實力,邁向更充實、更精彩的人生。
張永漢:於精神層面引導學童正向品格
項目發起人張永漢於分享會上強調,「益動未來‧益童成長」計劃以運動為載體,致力於從精神層面引導孩子建立正向心態與堅毅品格,加上方力申、張小倫,三位嘉賓分別從自身成功經驗與運動生涯出發,分享如何在訓練中鍛鍊意志、在挑戰中堅持自我,並鼓勵孩子們勇於嘗試、積極參與運動,從中培養堅毅精神與開拓視野。
張永漢又勸戒學生,運動不僅能促進身體健康,更能在精神層面為孩子帶來深遠影響。他又希望通過計劃,以資助基層兒童參與游泳或劍擊運動。對於開展系列校園講座,則是期望學生不僅學到運動技能,更能培養堅毅、專注和克服困難的能力。張永漢相信,這些品格與積極心態的養成,將讓他們終身受用。對於選擇游泳和劍擊為重點項目,張永漢解釋,是因為游泳是適合所有孩子學習的基礎技能;而劍擊對專注力和心理素質的高要求,能鍛鍊孩子的意志力,加上兩項運動均是香港近年在國際賽場表現出色的項目,具備標誌性意義。
張小倫:失敗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
於活動上,張小倫向學生分享了自己從體重 200 多磅的階段到成為專業劍擊運動員的歷程,更指出,「劍擊本身就是在反復練習中打磨技能,在不斷失敗中學會復盤的運動。」 張小倫又特別告訴小朋友「失敗不是終點,而是新的起點」。他解釋,自己在劍擊場上學會了在壓力下快速思考,在挫折中調整心態,而真正的成長往往藏在最艱難的時刻裡。劍擊的學習過程能幫助孩子建立團隊精神和自信,培養勇於嘗試和持之以恆的精神。
方力申:運動應追求不斷進步
方力申則強調,游泳不僅是競技項目,更是一場心靈的修煉,能夠培養孩子的心理素質、耐心和韌性。「學習游泳能透過反覆練習和直面挑戰的過程,幫助孩子學會如何設定目標與堅持不懈。」方力申相信,這些精神層面的收穫遠比比賽名次更為珍貴,對學生未來應對人生中各種困難起到關鍵作用。他又特別提到,運動的價值並非僅僅追求第一名,而是在挑戰自我的過程中不斷進步,這種成就感能讓孩子真正理解努力的意義,並從中獲得持久的動力。
仁愛堂陳黃淑芳紀念中學劉碧珊校長表示,該校近年在多項體育運動上取得不俗的成績,因為學校將體育視為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一環,希望學生通過運動培養終身受用的技能與品格。劉碧珊校長稱,學校將長期投入體育資源,並積極參與「益動未來‧益童成長」計劃,讓學生接觸游泳與劍擊等熱門運動,為基層學生創造寶貴機會。
張永漢冀推動全港兒童心理健康成長
「益動未來‧益童成長」體育公益項目不僅為千名基層兒童提供專業運動訓練體驗,更希望透過定期舉辦的校園分享會,在精神層面為更多兒童帶來啟發,踐行「面對挑戰,傳遞積極力量,推動全港兒童心理健康成長」的核心理念。這份影響力,來自於持續的陪伴與榜樣的力量,也凝聚社會各界對下一代的關懷。期望孩子們在多元的活動中、在一次次堅持與挑戰中激發潛能,找到自我成長的動力,邁出實現夢想的第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