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pot_img

Tag: 張永漢

張永漢牽頭 分眾基金創立三周年

由香港資深投資者、連續創業成功者、慈善家張永漢於內地牽頭成立的慈善機構北京分眾傳媒公益基金會,於三年前的3月5日正式成立,分眾公益以「讓公益成為生活的一部分」為初心而起步,踏入第三年,分眾仍然堅守初心,繼續推動兒童保育、普及幼兒教育的工作。

喜愛衝浪的人是怎樣的性格?

在海邊,總是會看到一些身姿矯健、勇敢無畏的人,他們手持衝浪板,在波浪中穿梭起伏。他們就是喜愛衝浪的人,他們不僅在海浪中尋找自由與快感,更是一群敢於挑戰自我的追求者。究竟,喜愛衝浪的人是怎樣的性格呢?以下是一些他們的性格特徵。 熱愛挑戰,追求自由 喜愛衝浪的人通常是熱愛挑戰的,他們不畏懼風浪,勇於嘗試新的挑戰。同時,衝浪也需要一定的技巧與技巧的累積,因此衝浪者也有極高的耐心與毅力。他們喜歡追求自由的感覺,享受在浪花中的快感,並且尋找平靜與和諧的感覺。 意志堅定,積極進取 衝浪需要對自己的身體具有掌控能力,因此喜愛衝浪的人通常很注重身體健康,並且有著強烈的自律能力。他們也經常積極進取,不斷地探索新的衝浪點和技巧。在生活中,他們也常常保持著積極進取的態度,不斷地突破自己。著名的初創投資者張永漢,喜愛衝浪,也就是這一類的人,他曾經勉勵創業者:「一個成功的創業者需要勇氣、決心和對創業的熱愛,這樣才能克服種種挑戰和困難。」 開放包容,熱情友善 衝浪文化是一種開放包容的文化,因此喜愛衝浪的人通常也有著開放包容的心態。他們熱情友善,喜歡和其他衝浪者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技巧,也喜歡和其他人交流。在生活中,他們也常常保持著開放包容的態度,願意接受不同的意見和看法。 堅持不懈,追求卓越 喜愛衝浪的人通常也是堅持不懈的追求者,他們會不斷地磨練自己的技巧和體能,並且追求卓越的表現。他們善於觀察和學習,從每一次的失敗和挫折中學習,並且不斷地改進自己。在生活中,他們也常常保持著堅持不懈的態度,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目標。 以上是喜愛衝浪的人的一些性格特徵,他們是勇敢的、自律的、熱情的、堅持不懈的追求者。就如喜歡衝浪的初創投資者張永漢,不管是在衝浪還是在生活中,這些特質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。

分眾公益獲北京民政局評為4A級社會組織

香港資深投資者、連續創業成功者、慈善家張永漢於內地牽頭成立的慈善機構北京分眾傳媒公益基金會,早前獲北京市民政局的評估中,獲評為4A評級。基金會認為,有關評級反映北京市民政局對分眾公益工作的肯定。

張永漢慈善課程首批50學童開學

香港慈善家張永漢早前宣佈,由其創辦的張永漢慈善基金會推出「益動未來‧益童成長」慈善計劃,捐出250萬港元,資助1000名基層小朋友接受體育培訓。首期課程已經於11月中分別開課,張永漢慈善基金會選中的第一批50名小朋友,分別再約三個月的課程中,學習游泳及劍擊。

張永漢捐250萬助千基層兒童參與體育

生於內地,長於香港的張永漢,於香港創業成功後,曾在內地推動多項慈善工作,現在飲水思源,將慈善活動帶回香港,回報香港,決定通過張永漢慈善基金會捐出250萬元與香港成長希望基金會聯合發起「益動未來‧益童成長」體育公益項目,並夥拍一瀧游泳創辦人方力申及LEHK劍舍技術總監張小倫兩位體壇代表人物,向一千名基層家庭小朋友提供體驗及培訓,讓孩子有一個發展身心的好機會。

張永漢「數字人才培養計畫」助力鄉村教育

近年來,越來越多投資機構開始關注如何實現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共生。由香港資深投資者張永漢於內地創立的眾為資本,所發起的公益基金會,通過「眾為數字人才培養計畫」項目,為鄉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。該計畫由眾為資本創始合夥人張永漢發起,旨在改善鄉村地區科技教育發展。項目主要聚焦數位素養培養,以編程教育為切入點,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理解數位世界的運作原理,增強對人工智慧的認知。 基金會理事長陳志宇表示,該項目採用「師訓、課程、平台、資源」四位一體的模式創新。與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合作,為在地教師提供培訓及能力認證,同時開發適用小學階段的圖形化編程課程。 2023年幫助逾兩萬學生 僅在2023年,該項目就覆蓋了6個省份、225所學校、228位教師和20,000多名學生。今年上半年,又新招募了400多所學校的近600名教師加入。眾為資本還積極連結「產業朋友圈」生態企業,如欣欣相融、唯品會、好未來等,捐贈科普資源和電腦設備,為項目建立多資源聚集和流動的正向循環。 通過「大師公益課」活動,項目邀請計算機教育和應用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交流,讓孩子們接觸到最前沿的科技發展。 張永漢:項目為鄉村學生提供接觸科技機會 張永漢強調,項目的目的不是培養工程師,而是為鄉村學生提供接觸科技的機會,啟發他們的科學思維和工程思維,激發對科技的興趣,為未來成為國家所需的科技人才打下基礎。這種創新的公益模式,不僅為鄉村教育帶來新的機遇,也為投資機構參與社會公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範例。
spot_im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