誇啦啦藝術集匯(AFTEC)昨日(28日)於藝穗會舉行《Evolving Creative Mindsets: Thinking Through the Arts》(創意思維的進化:藝術帶來的突破)新書發佈會,匯聚學術及政策研究領域的專家,共同推動教育體系革新,為香港未來發展奠定基礎。
本書由誇啦啦藝術集匯行政總裁邱歡智撰寫,香港大學出版社出版。適逢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(OECD)公佈最新 PISA 創意思維評估結果,指出全球對提升創意思維的迫切需求。該書的出版正好為香港提供適時的路線圖,協助培育更具創新力的新一代。
培育一流人才
在新書發佈會上,作者邱歡智表示:「藝術長期被視為次要的,僅為娛樂或豐富學校履歷之用,從未被正視為學習與創新的核心驅動力。本書匯集『誇啦啦』十六年前線工作經驗,透過真實案例展示藝術與教育如何有效連結。這不僅是為了培養藝術家,更是要孕育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(OECD)教育與技能總監所說的『一流人才,而非二流機械人。』」
儘管藝術早於 1950 年代納入香港教育課程,但往往因考試壓力及主科優先而被犧牲。邱歡智憑藉十六年的探索與實踐,論證藝術正是培育創意思維、應對複雜社會突發挑戰及推動創新思維的關鍵資源。透過案例研究及與藝術家和教育工作者交流,本書闡釋藝術為何及如何與本地課程體系廣泛整合,並展示實踐成果。
提出十年人才發展計劃
《Evolving Creative Mindsets: Thinking Through the Arts》(創意思維的進化:藝術帶來的突破)全面解構香港藝術教育的挑戰與機遇,內容包括:想像力貧乏,分析受限的經濟及教育環境如何限制青少年認知與情感發展,以及藝術如何修正這種失衡狀態。
實證教學模式,透過誇啦啦「Sm-ART 青年計劃」、「Bravo! 香港青年劇場獎」等案例研究,詳細展示如何透過藝術培育創意、慎思明辨與堅毅精神。教育政策藍圖,提出十年人才發展計劃,逐步培育新一代「創意工作者」,同時提升觀眾的藝術素養與參與度。學習的未來,探討藝術如何培養抽象思維、情緒商數、協作等能力,以切合未來全球經濟需求,應對高達 47% 工作可能被自動化的挑戰。
將創意工作者長期融入教育體系
該書挑戰現狀,呼籲教育界從短期拼湊的合作模式,轉向深度可持續的夥伴關係,同時批判現時的「服務供應商」思維(即藝術團體僅為學校單次演出提供服務),主張將創意工作者長期融入教育體系。該書獲本地及國際藝術教育、政策與文化界領袖一致推崇。
邱歡智總結時,重申著作的核心思想:「我們必須思考:如何裝備年輕一代應對日益複雜且不確定的世界?答案在於思維模式的躍進。本書誠邀社會各界,包括教育工作者、藝術家、政策制定者與家長攜手並肩,共建真正的創意城市。未來,始於當下。」
